部分高小班級轉粵教中 救恩校長:廣東話授課更傳神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6/06/29 17:55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3:06

分享:

分享:

救恩學校(小學部)有意在新學年,高小部分班級轉「粵教中」,校長陳梁淑貞表示,高小學生需要高階思維訓練,可有多一個選擇,揀適合自己的語言學中文。

近日有關小學「普教中」成效再掀起一片爭議聲,語常會早年委託教育大學探討普教中成效,終期報告直指沒明顯證據證明普教中有助學習中文。現時全港約有七成小學全面或局部推行普教中。

被喻為Happy School的私立學校救恩學校(小學部)乃各級實行普教中,昨日在該校家長群組流傳校方有意轉為「粵教中」,記者遂跟校長陳梁淑貞求證。她指出,學校確實有意在新學年,高小部分班級轉「粵教中」。

現時普遍直資私校幾乎全部或實行不同程度的普教中,粵教中的選擇可說更少。(曾有為攝)

高小用母語 深層次思維

校長陳梁淑貞表示,小一至小三未有轉「粵教中」打算:「初小校本中文課程,會有一節故事堂用廣東話授課,讓同學掌握中文字的廣東話讀音,一直以來學生掌握普通話也不錯。」不過,當升上高小,她考慮部分班級轉「粵教中」(暫未落實多少班):

其實,看到高小學生需要深層次思維訓練,用廣東話會更自如,老師也看過不少研究,學生學古文,用廣東話授課會更傳神。

她補充,現時學校各中文科教師用哪種語言授課也沒問題,因此可彈性處理,就高小學生的學習差異而使用哪一種學習語言。

現時不少中學也是普教中,我們有考慮與中學銜接問題。不過,我們的學生在初小已掌握普通話很不錯時,到升上高小,若要深層次思考訓練,個別學生是否用廣東話更好?我們仍在研究中,不排除全部轉粵教中,視乎學生的能力與程度,最重要是學生有多一個選擇。

撰文 : 羅惠儀 TOPick記者